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旅游发展进入快车道,形成全球最大国内旅游市场,成为国际旅游最大客源国和主要目的地。6月1日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文章强调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5月17日在京召开的全国旅游发展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筹政府与市场、供给与需求、保护与开发、国内与国际、发展与安全五对关系,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以新质生产力为主线,打造独具中国特色的旅游业发展道路,统筹供给和需求,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统筹经济发展和绿色增长。新经济形势下,能源(非化石能源)、科技、人才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而旅游作为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和幸福产业,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是旅游吸引物的本质内容,有助于塑造人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人们创新创造活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旅游产业链条长、关联方多,绿色增长方式、消费方式有助于提升旅游产业的绿色动能,保护游客本真的旅游需求,提升市民生活品质,促进绿色生活观念和生产方式形成演化。
统筹国内旅游市场升级和国际旅游市场拓展。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俄乌冲突、加沙战争加剧世界动荡,构筑多边体系,合作应对全球挑战,推动全球经济发展,旅游产业是重要选项。春节、“五一”、“十一”旅游市场表现已经充分彰显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国内市场的经济活力,而出入境政策调整、国内国际航线恢复增长,旅游消费便利性、便捷性提升,也逐步提升了国内国际旅游市场活跃度。随着国内、国际旅游活动深入发展,有助于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有助于不同群体沟通交流减少冲突,有助于迸发新思想、新技术,推动经济发展,激发全球市场活力。
统筹市民、乡民生活服务和游客旅游服务。随着城市和乡村成为旅游消费主战场,市民、乡民生活服务以及游客旅游服务已经成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面。市民、乡民休闲娱乐和游客旅游消费是作为个体表达内心情感、恢复平静安宁、重塑自我、增强社会归属感的重要方式。艺术、音乐、电影、文学是现实生活写照及其升华,是市民、乡民、游客追寻精神家园的观念载体,而服务提质升级是有效链接现实载体和观念载体的重要方式,好的服务品质能降低观念载体同现实载体的差距,增强市民、乡民、游客内心归属感和认同感。
统筹城市旅游设施更新和乡村旅游集群建设。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是旅游交流的重要载体,也是充分展现中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形象的重要载体。城市旅游设施更新和乡村旅游集群建设,是聚焦旅游消费便利性、便捷性的重要举措。城市旅游设施更新能够充分展现城市古代与现代、科技与文化、生活便利性与舒适度等深层内涵,提升文化产业内生动力,增强城市经济韧性。乡村旅游集群建设,通过功能互补乡村空间链接,畅通乡村居民生产生活便利性,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利用率,推广乡村本土特色文化资源和产业,提升乡村生活现代化水平。
统筹旅游业态丰富和旅游效益提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科技创新推动下,各地特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转化、创新、应用,旅游产业主链条和副链条不断迭代升级,不断丰富旅游产业业态。各地特色文化资源依托微短剧、影视剧、动漫、网游等文化形式载体,提升文化主体叙事功能,并应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多媒体等技术实现多维时空呈现,增强市民、乡民以及游客的互动感、体验感。舞剧、音乐会(节)、村超(BA)、民俗节日使得县、乡旅游市场热点精彩纷呈。而景区与文博场馆、商圈、创新业态发展之间不平衡,导致旅游整体呈现“丁旺财不旺”现象,在保护与开发基础上,坚持宏观审慎深入推进生产要素创新配置(景区土地要素重新配置),实现旅游产业深度转型发展(文旅融合深入推进),提升旅游产业全要素生产率。
[作者单位: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

